-
抠图 访张九龄
发布日期:2024-07-17 02:01 点击次数:77张九龄作为广东名相,于政绩、于文学、于人格均享有盛誉。时隔千年,为寻那一份捉不着的情,我终来到他的故居祠堂前深情叩首。
张九龄像 南方杂志 林晓龙 制图
当年唐室无双士,自古南天第一人。
岭南首相张九龄的籍贯有两说,一说在韶关曲江,也有说在始兴。始兴建有他的故居祠堂。
龙年3月初,粤北的倒春寒冷却不了我对张九龄的敬仰之心。我们一行九人驱车来到曲江区马坝人遗址景区,直抵张九龄纪念馆,看到的却是拱门紧锁,也许是闭馆装修吧。我对着正门前的张九龄塑像深鞠躬。
按行程,我们马不停蹄地跑了30多公里的弯曲山道,赶到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。
宁静的小山村,四面环山,绿竹掩映,青翠欲滴,微风摇曳。律水河横卧流淌于村前抠图,曲水流觞;田野上嫩黄的油菜花,绽放浓浓笑靥,迎接着春天。
张九龄故居祠堂就在村东侧。祠堂正前方是九连塘,清澈的池水把蓝天白云和祠堂清晰地倒映于其中。祠堂四周合成七星公园,面积约一公顷,涵盖唐代古道、九龄泉、唐诗乐坊、诗歌广场、宰相树。诗乐碑廊中有张九龄《自始兴溪夜上赴岭》《与弟游家园》《望月怀远》《感遇十二首》,还有杜甫《八哀诗·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》《春夜喜雨》。另有历代名家赞誉张九龄的诗赋。
故居祠堂为张九龄父亲张弘愈置田为耕、迁居始兴石头塘时所建,始建于676年,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,张九龄幼小时有在此读书生活的短暂经历。2010年,祠堂由张氏宗亲和九龄后裔募捐270多万元重修,修葺后保持历史原貌的结构和风格。其建筑面积864平方米,砖木结构。三进,进深及面宽均约29米。屋顶女儿墙两边分别雕刻着活灵活现的金龙,正中则是两麒麟。大门匾额为“张氏宗祠”,对联:清河源流远,金鉴世泽长。
堂内中央为三天井连三厅堂,两侧各有两厢房一小天井,共12厢房6小天井。大厅左侧悬挂张君政公后裔世系图显示,张九龄为第四代,张弘愈之长子,兄弟四人。正厅摆着张弘愈、张九龄的牌位。我久久伫立在牌位前,思绪万千。
我敬仰张九龄,特别钟情于其诗词歌赋。
他天资聪颖,文章高雅,诗意超逸,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。其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地位和巨大影响,更是岭南诗派的开山始祖。他的代表作有《感遇十二首》《杂诗五首》和南粤人引以为傲的《曲江集》20卷。但凡上过学的人,无不知晓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。而我尤其喜欢他那被录入在唐诗三百首中的第一首,也是《感遇十二首》中的一首诗《感遇十二首·其一》:“兰叶春葳蕤,桂华秋皎洁。欣欣此生意,自尔为佳节。谁知林栖者,闻风坐相悦。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!”
喜欢张九龄的诗,是他借景抒情、借物抒怀,把自己的喜怒哀乐、家国情怀、高瞻远瞩融入其中。如上诗就是借助春兰和桂花,暗喻人的高尚品德和洁身自好的行为,小程序美工并不是为了追求他人的赞赏或名声。此为张九龄心灵的真实写照,作为诗词爱好者,应树为偶像。
我赞叹张九龄的丰功伟绩。作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,他主政时任人唯贤,大胆重用德才兼备的贤人志士;敢于直言进谏,规劝唐玄宗居安思危,整顿朝纲;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雄韬伟略,辅助唐玄宗实施举世瞩目的开元之治,使盛唐更加辉煌,被后世誉为“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”三杰之一。
我佩服张九龄的人格魅力。他广博胸襟海纳百川;得意时不自傲,失意中不自悲;正直忠厚又疾恶如仇;他恪守“报恩非徇禄”“高节人相重”。他不为得宠于唐玄宗而言听计从,而是为江山社稷多次直谏;他不因为张说的赏识提拔而阿谀奉承,而是好言指正张说的不足;面对李林甫的奸诈,他直言不讳,在位时,多次挫败李林甫、安禄山的图谋不轨。
张九龄真心为家乡办实事。他常经大庾岭,深知大庾岭梅关“山道狭深,人苦峻极”,便向朝廷状请开凿大庾岭,也就是梅关古道。获批后自任主管,趁农闲征信民夫,开始开凿工程。他亲临现场踏勘,缘磴道,披灌丛,不辞劳苦,指挥施工。耗时二年,一条路宽17米、全长10多公里、青石铺垫的通衢大道贯通,连接赣粤两地,也是当时南岭南北的唯一通道。从此,梅关古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线,中国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的衔接点,更是中原民众向南粤迁徙的集散地。先通古道,珠玑巷才应运而生。南粤经济的繁荣、科技文化的进步和人口的飞速发展,均得益于梅关古道和珠玑巷。据统计,从中原迁徙珠玑巷,再从珠玑巷迁徙到珠三角的原始民180多个姓氏、10多万人,现已繁衍达7000多万人,其中广府5000多万、海外2000多万人。本次粤北行,因天气原因未抵梅岭,却庆幸采风珠玑巷。星罗棋布的祠堂、唐宋风格的亭台楼阁、古街上光滑锃亮的鹅卵石,向世人诠释当年的风采。
昔日的南蛮荒漠地蝶变为今天的繁荣昌盛之都,张九龄的功勋不可磨灭,他不愧为广东杰出的第一贤相、广东人的骄傲、广东人的典范。
面对李林甫的陷害,张九龄泰然自若,告老还乡。沦为昏君的李隆基,还是赞赏和记挂着。每逢宰相推荐公卿,会问:“风度能若张九龄乎?”还有晁说之的诗句:“九龄已老韩休死,无复明朝谏疏来。”
公元740年,张九龄病逝于曲江,享年62岁。
临别张氏宗祠前,我再次对张九龄牌位深情叩首。
【作者】万益(广东省作协会员、湛江市作协会员)
【本文责编】张蓓蕾
【频道编辑】周丽娜 莫群
美工接单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蒋玉 刘树强
【文章来源】《南方》杂志2024年11期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