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网店装修 中国做了一件俄罗斯做不到的事情:歼11B战机全装上了相控阵雷达
发布日期:2024-09-11 09:28 点击次数:167苏联解体前研制并装备的最后一款双发重型战斗机——苏-27,被誉为四代战斗机中的颜值巅峰,并且公认为该代战机中飞行性能最为卓越的型号。这架战机因“眼镜蛇”机动、“落叶飘”机动和“钟”机动等高难度动作而享誉全球。然而,苏联落后的电子工业极大地限制了苏-27的性能发挥。然而,在我国引进苏-27战机后,通过航空工业的升级改造,如今解放军装备的歼-11B战斗机已经超越了原版的俄罗斯苏-27。毫不夸张地说,我们实现了当年苏联未能完成的目标!
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,我国经济相对落后,科学技术也相当薄弱,空军的主力战斗机已与世界主流相差近30年。为了迅速扭转这一局面,更有效地保卫祖国的领空,中国决定从俄罗斯引进当时最先进的苏-27战斗机。我们引进的型号为苏-27SK,并同时引入了该机的生产线及全套技术资料。1998年,我国成功实现了2架苏-27SK战斗机的独立组装和首飞。进入21世纪后,我国不仅具备了独立生产苏-27SK战斗机的能力,还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国产化改造。
我国将苏-27系列战斗机命名为歼-11。最初,俄罗斯生产并交付给我国的苏-27SK被称为“歼-11”,而沈飞利用俄罗斯提供的散件自行组装生产的苏-27则被称为“歼-11A”。2005年后,我国彻底掌握了苏-27的技术特性,开始采用国产的雷达火控系统、飞控系统和复合材料替换相应的设备和材料,并进而生产了新型战机,即歼-11B战斗机。歼-11B早期仍配备俄制AL-31F发动机,但自2010年后,所有生产的歼-11B战斗机均全面换装了国产涡扇-10“太行”发动机,至此,苏-27SK的国产化工作得以全面完成。
在21世纪的最初20年间,歼-11系列战斗机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中国空军的“中流砥柱”。当时,国产战斗机要么是如歼-10这类的单发轻型战斗机,要么是尚未大规模量产的歼-20隐身战斗机。在这一时期内,歼-11系列凭借其远航程和大载荷,承担了战备巡逻、训练、跟踪外机及驱逐外机等多种任务。由于其出色的性能,这一系列战机也赢得了空军部队的广泛好评。
由于使用时间较长且使用强度较高,早期版本的歼-11和歼-11A战斗机已逐步进入淘汰阶段。然而,歼-11B则有所不同。这款战斗机大量采用了国产复合材料,小程序美工取代了原本的俄制金属材料,而国产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也较俄制金属材料更长。因此,歼-11B的机体寿命得到了延长。此外,歼-11B大多数是在2010年以后生产的,到现在仅使用了十几年。按照战斗机一般30年的服役周期计算,这些歼-11B战斗机在解放军手中仍有十几到二十年的使用寿命。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战斗机的效能,必然需要对它们进行技术升级。
从公开信息来看,歼-11B战斗机的升级型号被称为歼-11BG。由于这是一次“中期升级”,在技术和成本上必然需要进行一些取舍,因此歼-11BG的主要改进在于更换了全新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(AESA),而机体和发动机并未作任何改动。即使仅仅是升级AESA雷达,也足以使歼-11BG的技战术水平更上一层楼。这主要得益于歼-11本身源自苏-27战斗机,拥有极为出色的机动性能,加之国产“太行”发动机的推力和推重比均优于原版苏-27SK战斗机。如今,随着AESA雷达的加持,歼-11BG的空战性能甚至已经超越了俄罗斯现役主力苏-35战斗机,而苏-35仍然使用的是落后于歼-11BG一代的无源相控阵雷达。
换装AESA雷达是歼-11BG战斗机的一项关键升级,因为AESA雷达目前是全球主流的机载雷达系统。这种雷达可以被视作舰载“宙斯盾雷达”的缩小版,性能极为先进,甚至能够探测隐身目标。这使得歼-11BG这款老式飞机也具备了一定的反隐身能力,对其未来的作战应用具有重要的战术意义。此外,AESA雷达还能同时支持对地和对海作战。借助这套雷达火控系统,歼-11BG不仅可以从单一的空优战斗机逐步转型为具备对空、对地、对海能力的多用途战斗机,这也无疑是歼-11BG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。
当然,最为关键的是,一定数量的歼-11BG战斗机可以继续承担日常巡逻、训练、监控和驱逐外来飞机等常规任务。毕竟,无论是歼-16还是歼-20战斗机,都是相对昂贵的,将这些飞机用于日常勤务显然不够划算,而且容易暴露这两种飞机的电磁信号,从而影响战略保密。而歼-10C战斗机则因“腿短”不适合进行远海巡逻。考虑到其不仅能够携带多种武器装备,甚至包括电子侦察和干扰吊舱,还具有较长航程和多用途的优势,歼-11BG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仍将是空军的核心作战力量之一。
#深度好文计划#